查看原文
其他

微言新语 | 宋炜铁:浅谈专业选择与学习


大一新生的专业确认已经画上半个句点,在过去的两周里,有人感叹抉择时的惊险,有人享受成功后的喜悦,有人沉浸跌倒后的不甘,有人顺其自然,随遇而安,也有人茫然自失,随波逐浪。


无论你是否依照志愿确认到自己“喜欢”的专业,或许,都应抚心自问:“我,是真的喜欢(不喜欢)它吗?”



很多时候我们通过整体上的主观感受来评判对一个不熟知事物的喜欢与否,且这种喜欢往往被众多社会因素(热度、他人的看法、熟悉感等)以及它呈现出的不完全两极(好与坏)所牵引。因此便容易出现“感觉自己好像是喜欢的”的现象。但被询问为什么喜欢后,回答往往是同样浮于表面的下一个“喜欢”。真正的喜欢就应当像成熟的爱情一般,我知道且爱着你的好,但也接受,愿意包容你的不好。奈何,知其好而不知其不好的“晕轮效应”,却是如此泛滥。除却感觉,美好的爱情还要有实际的行动。我们自述喜欢某个专业,但又为之付出了什么,做了哪些功课,采取了什么举措呢。如果没有,且对它了解甚微,未曾辩证分析,只知其中甜不知其中苦,那么,或许我们要对这个“喜欢”打上一个问号。对于“不喜欢”亦是同样的道理。


因此,对于专业选择与专业学习,我想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1

怀着质疑的眼光广罗信息

“晕轮效应”的产生往往与人们掌握信息过少、个人主观推断泛化等有关,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更多不同的人、平台与渠道去了解专业的方方面面,避免陷入“幸存者偏差”的困境;另一方面,我们对所有的评价都要有“质疑”的意识与更进一步的思索,尤其对非常极端的评价,因为每个人的经历不同,且都有自己看待事物的角度,或许他的观点并不适用于你,且并不完全准确。


2

怀着无畏的精神试炼品质

无论在何种专业的学习上,勇攀高峰的过程总是艰难的。困难既是挫折更是考验,它能帮助我们品测出学习一门专业最需要的品质是什么。而兴趣作为一项普适、宝贵的品质,总有人会以“不感兴趣”为由逃避困难的克服,但成瘾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次次微小正反馈的持续累积。许多时候,我们并不是因为喜欢而去做什么,而是因为做了一些事,所以喜欢。因此,所谓的“不喜欢”不应是不愿直面困难、“学不好”的借口。“不喜欢”,也可以学得很好,也可以顶峰相见。


3

怀着宁静的心境沉淀自我

攀登时,我们会陷入“内卷”这一时代洪流,有的人渴望“卷”到时代尽头,有的人选择拥抱“躺平”,更有人“卷又卷不动,躺又躺不平”。“卷”也已然成为每个专业的常态,许多时候我们因为相对剥夺感而感到焦虑不安,从这头,“卷”到那头,回过头,却发现内心满是虚无,收获寥寥。在我看来,高级的“内卷”应是扶级而下的,下到内心最深处,沉淀自己,“在繁华中自律,静谧处自省,低谷时自强”,行动好每一次行动,付出好每一次付出,不留遗憾,有所成长,找寻到可抵岁月长的热爱,足矣。


愿你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真正所爱


Best Wishes





本文作者


宋炜铁,求是学院云峰学园分团委副书记、2+2辅导员


育人理念

黎明即起,孜孜为善;黄昏亦自,默默是真!






专栏介绍

为深入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思想政治教育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学生心灵,“浙大微学工”专门开设“微言新语”专栏,发出求是辅导员“好声音”,将“大道理”讲成“微故事”,将“大理念”变成“微行动”,引领青年学子健康成长。


推荐阅读

活动 | Psycshorts:浙江大学第三届心理科普短视频大赛来啦!

特色做法在基层 |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实践育人新答卷,亦耕亦读展新篇

消防安全知识竞赛,就等你啦!

关于评选“浙江大学2022年度学生融媒体好新闻奖”“浙江大学2022年度十佳学生记者”的通知

学风专题 |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明确目标 激发动力,凝心聚力提升本科深造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